本文内容:
上個月,在意大利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後,有匿名美國官員稱,搞不清楚意大利人想幹什麽;還有媒體炒作稱,面對中國,歐盟內部出現矛盾。但緊接著,盧森堡和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幾天前,瑞士也宣布加入。“意大利像一只領頭羊,它為更多歐洲國家打開了一扇門。”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Michele Geraci)對記者說。傑拉奇是一位經濟學家,曾在中國住了10年,訪問過200多個中國城市,這次中國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他自然不會缺席。除了傑拉奇,記者還專訪了同樣來華參加高峰論壇的英國“一帶一路”特使、匯豐集團前主席範智廉(Douglas Flint)。盡管英國未正式加入“一帶一路”,但正如範智廉所說,英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設立“一帶一路”特使一職的國家,這本身就代表了英國的態度。 我們為歐洲國家打開了一扇門 歐亞“交通樞紐” 問:意大利上個月與中國就“一帶一路”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您對此次訪華達成新成果有何期待?在外界關註的熱那亞港和的裏雅斯特港項目上是否會有進展? 傑拉奇:對意大利政府來說,我們此次前來旨在發掘更多與中國合作的機會,尤其是推動兩國企業間的實際合作。我們也希望通過參加這次高峰論壇,把意中兩國在“一帶一路”上的合作推上一個新臺階:此前同中國簽署諒解備忘錄只是第一個階段,現在我們將開啟第二個階段,即推動更多實際項目落地。具體來說,我們希望意大利能扮演亞洲通往歐洲交通樞紐的角色,讓更多的基建和交通項目促進國內經濟發展,以及通過已簽訂的備忘錄更多地推動意大利對華出口。 關於意中在熱那亞港和的裏雅斯特港項目上的合作,我不認為它們的落地會面臨太大困難。盡管目前這兩個項目還處在起步階段,但兩國的合作非常健康。過去幾周,意中已就此進行很多接觸,但在達成協議前,我們還需要就更多的情況加深彼此了解,以及進行很多技術磋商。 問:意大利能為“一帶一路”註入什麽,更高透明度、歐洲標準、更好的管理水平,還是中西方間的更多理解? 傑拉奇:意大利(在工程項目上)擁有高標準的透明度,本國和歐盟法律對此都有極嚴格的規定。我們在和中國簽訂的諒解備忘錄中強調了這方面的內容,據我們了解,中國企業很願意遵循這一標準。 意大利非常重視企業行為對環境的影響。每一個合作項目,我們都會先分析汙染情況、可持續發展水平和招標是否公平。我認為中企可以通過和意大利合作,逐漸學會到底該如何與歐洲和西方企業打交道。這將是一個不錯的“試水”機會。 “我們沒有選邊站” 問:有人認為意大利加入“一帶一路”是“選邊站”,您怎麽看? 傑拉奇:我們沒有選邊站。我們只是一個希望和世界上所有國家做生意的獨立國家。我們既是歐盟的一部分,也是北約成員,我們加入“一帶一路”,同時和許多非洲國家有合作,這些“身份”彼此間並不沖突。更何況我們把“一帶一路”視作商業合作,而非政治宣言,它和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多邊合作機構本質上沒什麽不同。 環球時報:有媒體稱,意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很大程度上源於您本人和中國的密切聯系。一旦政府更換,意大利的態度很可能也會變。 傑拉奇: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意大利加入“一帶一路”是一項國家決定,是比政府更高的層面,即使未來有政府想改變這種關系,意大利作為一個國家也有理由反對。其次,這一決定並非因為我個人和中國的聯系。當然,我確實希望促成意中間更多商業往來,而我與中國有關的背景也讓我扮演了這樣一個溝通者的角色。但這不是決定因素,兩國經濟關系為彼此帶來的好處決定了這段關系具有很強的可持續性,兩國政府對此的態度也非常堅定。 要合作而非爭個頭破血流 問:“一帶一路”引發的爭議背後,我們感覺歐洲甚至西方對中國的不信任感在增加。您認為這種不信任從何而來? 傑拉奇:我不認為歐盟內部真的存在對中國和“一帶一路”的負面印象。自從意大利和中國簽署的諒解備忘錄被公開後,很多歐洲國家突然發現,這裏面並沒有什麽可怕的地方,內容都符合歐盟標準。所以在過去幾周,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開始帶著濃厚興趣審視“一帶一路”,比如盧森堡,它是一個很重要的歐盟創始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就是盧森堡人,我想他本人很可能就是盧森堡加入“一帶一路”的支持者。瑞士也一樣。我想,意大利像一只領頭羊,它為更多歐洲國家打開了一扇門。 問:此前歐盟委員會將中國定位為歐洲的“系統性對手”。您怎麽定位中國,歐洲的夥伴、競爭者還是對手? 傑拉奇:首先,歐盟委員會近期就會重新選舉,所以無論他們現在或從前說什麽,5月過後又會是另一種情況。其次,我個人既把中國看作機會,也把它當作挑戰。中國是一個我們可以與之做生意的巨大機遇,但它同時也是一個擁有大規模制造業的國家,這對歐洲諸如德國、意大利等工業國家構成考驗。 鑒於此,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如何接受挑戰,並把它轉化為機遇,而不是彼此間爭個頭破血流。我們可以尋找一些方法,比如讓意大利公司成為中國企業的供應商。我們有過這樣的先例:意大利和德國都是汽車制造商,德國汽車由於一些原因在海外市場上比意大利相對更成功,但這就意味著意大利輸掉了競爭嗎?不,事實是德國汽車40%的零部件來自意大利,意大利更專註於零部件,而德國主攻裝配。未來我們也可以和中國企業這樣合作。 這個世界需要更多基礎設施 在商業層面,英國已經深度參與“一帶一路” 問:您被任命為“一帶一路”特使已有一年多時間。您認為這一倡議對英國來說意味著什麽? 範智廉:“一帶一路”在過去兩年更成熟了,這對英國來說意味著很多機會。鑒於英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地位,它可以用專業技能為“一帶一路”註入更良好的治理和更強的融資能力,使其擁有更多高質量項目,也讓“一帶一路”可以規模更大、更成功,進而吸引更多私人資本。此外,隨著英國“脫歐”後角色的轉變,“一帶一路”也是英國繼續為全球性行動貢獻影響力的絕佳機會。 在本次論壇期間,英中簽署了一份綠色投資原則性協議,由27家來自倫敦金融城的企業和對綠色金融感興趣的中國金融機構共同簽署,未來其規模有望繼續擴大。我們還簽署了一項有關互聯互通的協議,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設立技術標準。 問:但英國還沒有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 範智廉:我認為不應該過分強調一份文件,而應該看到我們正在進行的許多合作。事實上,在商業層面,英國已經深度參與了“一帶一路”。除了我剛才提到的協議,英國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設立“一帶一路”特使一職來協調英國在該倡議中利益的國家,這本身就代表著英國政府對這一合作價值的認可與興趣。 在建設21世紀全球金融體系方面,沒有哪兩國能比英中一起做得更多,無論在金融科技、綠色原則、人民幣國際化,還是最大的合作“一帶一路”上,我們都有很多層次的合作空間。面對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前景,我們不應因一份備忘錄而困擾。 問:去年,英國負責貿易的大臣表示,倫敦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帶一路”項目的全球融資中心。這個計劃進展如何? 範智廉:進行得非常順利。我們在財政大臣領導下成立了一個專家委員會,由我和財政部財務次官共同主持。委員會有12名董事會成員,包括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3家中國金融機構的代表,以及英國和其他國際機構的成員。我們目前取得的一個主要成果是創建了一份資產類別文件,並在努力讓基礎設施成為其中一個重要類別。 參與方越多,透明度越高 問:您如何評價目前“一帶一路”項目的透明度? 範智廉:我覺得正變得越來越好。其實這也是“一帶一路”現在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目前,幾乎所有國家都很關註債務可持續性的議題,而中國也充分認識到此事的重要性,並在采取措施提升這一點。 此前,“一帶一路”主要是以中國和東道國的雙邊合作為主,隨著該倡議的國際化,其透明度必然會隨著參與方的增多而越來越高。 問:英國及歐洲的參與能為“一帶一路”帶來什麽?更高的管理水平,還是“歐洲標準”? 範智廉:我更願稱之為“國際標準”。中國在推動全球基礎設施項目領先標準方面可以發揮巨大作用,因為中國建造開發的基礎設施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不過,更多的國際參與可以帶來更多元的參考標準,也能制定更多新標準,以適用於更多內部情況復雜的發展中國家。 問:您認為“一帶一路”投資正在分裂歐洲嗎? 範智廉:不。當然,對一件事從不同角度看待總會有不同的聲音,但如果我們後退一步,從全球的角度客觀看待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同意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我們知道,全球有三大只能依靠多邊主義來應對的挑戰:氣候變化、失敗國家帶來的負面影響、人口變化及其後果。這三個問題都只能通過在那些收入、交通和能源開發相對落後的國家進行可持續的經濟活動才能解決。 在當下這個信息混雜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註意到一些成功項目,也同樣能找到一些沒有執行好或不那麽成功的項目。只片面關註一兩個不成功或成功的項目都是錯誤的,我們應從整體上看待這一倡議。歐洲在深化全球化與多邊主義、發展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增強全球平等、為新興市場興建符合應對氣候變化標準的能源工程等方面擁有共同立場,而“一帶一路”與這些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有高度一致性。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