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
明朝,蹴鞠仍在廣泛流行。《明史》上記載,擁兵三吳、稱兵割據的吳王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每出師,不問軍事,輒攜樗蒲(一種賭具)、蹴鞠,擁婦女酣宴。”可見蹴鞠已和淫樂連在一起。所以,朱元璋稱帝之後,傳下聖旨,嚴厲禁止軍人蹴鞠。朱元璋的聖旨只能禁止軍人,但並不能改變蹴鞠的娛樂性質,也不能禁止民間的蹴鞠活動。明代出現了專門制作鞠的手工業作坊,出售各式各樣的鞠(時名為“健色”)。在《蹴鞠圖譜》中著錄“健色名”有24種(有人稱為“有品牌的商品鞠”),在《蹴鞠譜》中著錄“健色名”有40種。明代手工業、商業的繁榮,也帶來了民間會社的蓬勃發展,行話也隨之流行。明初時期《蹴鞠圖譜》中圓社錦語有45個,到明朝中後期,在《蹴鞠譜》中圓社錦語發展到130個。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關足球活動的記載,就寥寥無幾了。滿族人曾將其與滑冰結合起來,出現了“冰上蹙鞠”的運動形式。清初每年冬天在太液池(今北海)舉行冰嬉典禮,“習勞行賞,以簡武事而修國俗”。每年農歷十月,“每旗照定數各選善走冰者二百名,內務府預備冰鞋、行頭、弓箭、球架”。冬至後九日,皇帝“駕幸瀛臺等處,陳設冰嬉及較射天球等伎……”。冰嬉的內容還有冰上蹙鞠、打滑撻、冰上雜戲、冰床(淩床)、速滑等。清代中葉以後,隨著西方現代足球的傳入,中國傳統的蹴鞠活動基本上被歐洲的現代足球所取代,而踢毽子作為“蹴鞠之遺事”(宋高承《事物紀原》),而得以繼承與發展。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